守護石虎:石虎的故事
臺灣山林原來存在著兩種原生貓科動物:雲豹和石虎,但在2014年學者認定台灣雲豹已經絕種,因此石虎就成為臺灣原生僅存的貓科動物。
這美麗的生物乍看很像虎斑貓,最主要的特徵是在前額至兩眼間有兩條明顯的白色條紋,像是畫了粗粗的眼線。曾經在台灣的淺山區域很容易見到,在1930年至1940年間仍分布於臺灣全島各地,後來因為人類活動的影響,牠們逐漸往中海拔的山區遷移,分布範圍縮小,數量也越來越少,在 2008 年被列為第一級的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。目前實際發現石虎的地區只剩下苗栗、台中、南投。
近幾年因道路、園區各種開發案,目前全台灣僅剩下約300-500隻,屬於極度瀕危,而且有六成左右生存在苗栗,因石虎保育與地方開發的衝突部分在地居民對石虎非常不友善,加上農作使用農藥、捕獸夾、當地有人把石虎當成野味等,石虎的生存一直存在著許多威脅。在棲地被開闢成道路後,石虎不懂怎麼過馬路,就成為開發的犧牲品,曾經兩個月就被撞死了四隻石虎。
所幸的是為石虎保育奔走的專家學者志工們努力展開了許多行動:有學者開始研究未來生物廊道的設置;有許多單位共同輔導社區的農民著手「石虎田」的耕種;無毒的田野讓老鼠到田裡覓食,而石虎會到田裡捕捉老鼠,形成一個無毒的食物鏈,也讓石虎成為農夫的好幫手。
友善耕作雖然剛開始困難重重,但隨著一期期稻作的收成,消費者的支持,讓農民能從石虎米的銷售上獲得合理的報酬,石虎及其他野生動物陸續出現在石虎田裡,這股由下而上,由農民自發的保育石虎新力量,開始為石虎的未來帶來一些轉變的契機。
唯有整個環境都對石虎友善,才有可能把台灣原生石虎和其他野生動物找回來。期待更多友善的人加入這個友善耕作的計畫,讓友善不斷循環、不斷擴大,讓石虎可以在台灣留下,為這個世界留下。